说起来,最近老琢磨一个事儿,就是现在高中生玩的那些体育运动,到底哪个最容易让人受伤,也就是所谓的“最危险”。这事儿,也不是我凭空想,主要是前阵子看见小区附近那高中,放学有孩子练球崴了脚,看着挺让人揪心的,就勾起了我这点儿好奇心。

我就按老观念想,那肯定是身体对抗强的项目风险高。比如美式橄榄球,你看那撞得人仰马翻的,还有冰球,速度快家伙硬,感觉一不小心就得“挂彩”。我印象里,这些项目出新闻说受伤的好像也挺多。
寻思寻思,光凭感觉不行
后来我就不满足于瞎猜了,就想着自己实际了解了解。也没啥特别专业的渠道,就是跟几个熟人聊了聊,有的是孩子正在上高中的家长,有的是以前当过体育老师的朋友。我还抽空在网上随便翻了翻,看看大家都是怎么说的,当然网上的东西杂七杂八,得自己判断。
打听和观察的过程
跟那几个家长朋友一聊,嚯,说法还真不太一样。有家长说,他们孩子玩篮球,三天两头不是手指头戳了就是脚脖子扭了,虽然都不是啥大伤,但就是不断。篮球对抗也挺激烈的,跳起来落地那一下,或者抢篮板的时候,都容易出问题。踢足球的也差不多,铲球、冲撞,受伤也常有。
然后我那个当过体育老师的朋友给我提供了个新思路。他说,不能光看那些冲撞激烈的。有些项目看着好像没那么“野蛮”,但危险性一点儿不低。他特别提到了队。我当时还愣了一下,队不就是跳跳舞、喊喊口号吗?

朋友解释说,现在的队可不简单,有很多高难度的动作,比如把人抛到空中再接住,还有各种空翻、叠罗汉。这玩意儿对技巧、力量、配合要求都极高,训练不到位或者稍微一分神,从高处摔下来,那可不是闹着玩的,受的伤可能比那些冲撞项目还重。
他还提到一点,就是有些运动对身体发育可能有潜在影响。比如有些学校可能过早让孩子进行大强度的长跑训练,或者过度的力量练习,比如举重啥的。他说,孩子骨骼还没完全发育长期搞这些,可能对关节、脊柱造成慢性损伤,这种伤害当时不明显,但影响长远。
我琢磨出来的几点
这么一圈问下来、看下来,我自己也捋了捋思路:
- 冲撞类项目:像美式橄榄球、冰球、摔跤这些,确实单次受伤的严重程度可能很高,脑震荡、骨折啥的风险比较大,看着就挺吓人。
- 技巧类项目:比如队、体操,虽然没有直接冲撞,但动作难度大,失误的后果可能非常严重,尤其是高空动作。
- 普及类项目:像篮球、足球,玩的人多,受伤的总人次肯定就上去了。虽然大多是崴脚、扭伤这种“小伤”,但频率高,积累起来也挺烦人,而且偶尔也会有韧带撕裂这样的大伤。
- 耐力/力量类项目:长跑、举重等,可能急性受伤看着不多,但要关注对青少年身体发育的长期潜在影响,过度了不
到底哪个“最”危险?
跑了这么一圈下来,我感觉很难给个标准答案说哪个就“绝对第一”危险。不同的运动,风险点不一样。有的风险在于冲撞的突发性和严重性,有的在于技巧失败的高风险,有的在于参与人多导致的总受伤概率,还有的在于长期积累的慢性损伤。

我个人觉得,如果非要挑一个综合来看(就是既考虑受伤频率,也考虑受伤严重程度,还考虑潜在风险),可能那些需要高难度技巧配合和有较强身体对抗的,比如美式橄榄球、高水平的竞技队或者体操,给人的感觉风险系数会更高一些。毕竟一旦出事,后果往往比较严重。</
这都是我基于自己这点儿观察和打听瞎琢磨的,不是啥权威结论哈,就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琢磨这事儿的过程。最重要的还是不管参与啥运动,都得有好的指导、充分的热身和完善的保护措施才行。